1.5.4 表观密度
用单位体积发泡体的质量表示(g/cm3)
2 结果与讨论
实验用单因素变量法,对填充不同规格和用量碳酸钙的发泡体的硬度、体积膨胀率及表观密度进行了测定。
2.1 不同规格和不同填充量碳酸钙对发泡体发泡曲线的影响
实验用50、80、100、120、150和180份(质量)不同规格碳酸钙进行填充发泡试验,发泡曲线以400目的为例。
在400目碳酸钙填充体系的发泡曲线看,随着时间的延长,交联程度的增加,不同填充量的发泡曲线都表现出扭矩增加的特点,差别在于填充量不同的发泡体,达到最大扭矩的数值不同,达到最大扭矩所需的发泡时间也各异。这表明,不同填充量对发泡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当填充量为50份时,最大扭矩的数值较小,所需的发泡时间也短;当填充量加大至80、100和120份时,最大扭矩仍在不断增加,所需发泡时间也在不断延长;但是当填充量高至150份以上时,最大扭矩值反而明显下降了,150份对应的最大扭矩值降至80~100份对应的水平,而填充量高至180份时对应的最大扭矩值比填充50份的还低,发泡时间也更短。800目和2500目碳酸钙的发泡曲线也表现出类似特性。不同填充量发泡曲线出现的这种现象是颇值得引起注意的。
2.2 不同规格和用量碳酸钙对发泡体硬度的影响
从实验可以看出,三种规格碳酸钙都表现出随填充量增加,发泡体硬度先升高而后下降的规律,都有硬度峰值,且峰值大小不同。细粒子的峰值较高。这说明,三种规格碳酸钙粒子对发泡体硬度的贡献各不相同。粒子越粗,达到硬度峰值所需的填充量越多;粒子越细,达到硬度峰值所需的填充量越小。在峰值之前,细粒子对硬度的贡献明显优于粗粒子,在峰值以后,粒子越细,硬度下降比粗粒子的更加明显。
2.3 不同规格和用量碳酸钙对发泡体表观密度和体积膨胀倍数
用量/份 400目 800目 2500目
ρ/g.cm-3 体积膨胀率/倍 ρ/g.cm-3 体积膨胀率/倍 ρ/g.cm-3 体积膨胀率/倍
50 0.130 7.5 0.148 6.71 0.135 7.39
80 0.178 5.96 0.174 6.09 0.167 6.67
100 0.191 5.82 0.208 5.72 0.182 6.42
120 0.200 5.35 0.198 6.31 0.195 6.26
150 0.187 6.41 0.192 6.34 0.215 5.99
180 0.180 6.62 0.190 6.37 0.296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