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肉鸡出口竞争力 |
|
发布日期:2006/1/18 2040人次浏览 【 双击鼠标滚屏 】 |
|
一、近年来肉鸡产品出口连年下降
近年来,由于我国肉鸡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有差距,达不到进口国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严重影响,导致出口数量和出口额连年下降。
2001年1至10月份中国禽肉及杂碎累计出口量达到31.8万吨,出口额为4.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1%和2.8%。;2002年1至11月我国禽肉及杂碎出口总额为36,198.28万美元,占家禽产品出口总额的42.49%,同比下降31.88%,出口量为29.18万吨,同比下降19.87%;2003年1至11月我国禽肉及杂碎出口额为3.20亿美元,同比下降20.28%,出口量为27.57万吨,同比下降15.95%;2004年1至6月,禽肉及杂碎出口额为6202.75万美元,占家禽产品出口总额的27.85%,同比下降62.16%,出口量为4.89万吨,同比下降67.39%。
二、“WTO后过渡期”中国肉鸡产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WTO后过渡期”内,我国农业将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将降至15%左右,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目前,世界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为62%。随着农产品关税的大幅度下降,国外农产品将大幅进入中国市场,给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的挑战来自国外日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目前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一方面宣扬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好处,宣扬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与弊端;而在实践中,他们利用各种关税的与非关税的措施为贸易自由化设置障碍。除了关税壁垒之外,他们大量使用严格但又超出正常必要水平的技术标准与卫生检疫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他们大量使用反倾销、反补贴与贸易保障措施,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课以高额反倾销税或实施配额限制。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扩大。因此,从目前的趋势看,2005年国际贸易保护有可能更为严重,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将继续增加。
在“WTO后过渡期”,我国肉鸡产业将同其他产业一样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农产品进口关税的进一步下降,鸡肉的进口关税将从20%下降到10%,国外大量的优质禽肉产品将进入我国,冲击国内的禽肉市场。目前,美国家禽出口协会、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等农畜产品行业协会纷纷在我国抢滩登陆,设立总部或办事处,大力开展宣传推销活动。澳大利亚、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家的农业产业协会也都接踵而至,大张旗鼓地推销本国的畜产品,使国外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另外,近日中国和巴西签署卫生协议,允许向中国市场出口巴西肉类。目前,巴西肉类对中国出口总额为3090万美元,都是通过香港进口,但是巴西农业部的官员估计随着协议的签署明年出口额将增长到6亿美元。预计巴西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牛肉和鸡肉出口国。因此,国外优质畜产品的大量涌入,将对我国国内畜禽市场造成严重地挤压,使我国畜牧业发展本不宽裕的国内市场空间日益缩小。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食品、农产品市场,常常是借食品、农产品安全之名,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与卫生检疫措施,高筑食品、农产品贸易壁垒,使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WTO后过渡期”提升我国肉鸡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对于整个肉鸡行业来说,应当未雨绸缪,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挑战中提升竞争力。
首先,要改变现有的“公司+农户”的饲养模式向建立“公司+基地”、“公司+农场”的饲养模式转变,不断完善疫病防制体系。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家禽饲养业在生产方式、疾病控制、药残等方面确确实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家禽养殖仍以农户或“公司+农户”的分散饲养模式为主,导致生产方式落后,农户的防疫水平、生物安全措施上不去,偷用、滥用违禁药品的现象很难完全避免等等,这些都无法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试想要以非常简陋的、大棚式的养鸡,获得世界一流的肉鸡产品和价格,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公司+农户”的饲养模式向建立“公司+基地”、“公司+农场”的饲养模式转变,不断完善疫病防制体系,使防疫、检疫体系达到国际标准,按照国际规范的卫生标准生产,从根本上解决好疫病防制和药物残留控制问题。
其次,建立完善肉鸡生产、加工流程追溯制度。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政策和措施,强调食品安全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实施食品生产流程追溯制。另外,近年来随着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食品生产流程追溯制的贸易壁垒作用也日益凸显,有可能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新的技术壁垒。如欧盟178/2002法令将于2005年1月1日生效。根据此法令,凡在欧盟销售的食物必须带有可追溯标签。
因此,我国肉鸡生产、加工企业应及时建立完善肉鸡生产、加工流程追溯制度。通过实施肉鸡生产、加工流程追溯制,使整个生产肉鸡周期成为可追溯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强化各个环节的责任意识,而且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追踪到具体的饲养场和具体的产品,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另外,还由于在肉鸡生产过程提高了疫病防制、抗生素使用的透明度,借助透明度来增强消费者安全感,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将“动物福利”和“动物卫生”的理念贯穿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动物。近几年来,一些动物保护组织都在呼吁“善待动物”、“关爱动物”以及对动物要进行“人道养殖”的呼声不断高涨。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要求动物产品出口方必须能提供畜禽或水产品在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没有受到虐待的证明才准许进口。因此,在动物保护和人道主义温情的背后,动物福利的贸易壁垒作用也日益显现。
动物福利对我国肉鸡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不可小视。目前,虽然质量安全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肉鸡产品的出口,但将来当我国提高肉鸡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克服了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时,有可能会面对新的贸易壁垒???动物福利壁垒。某些西方国家可能会主要以这种方式限制我国肉鸡产品出口,所以我们不能低估动物福利对我国肉鸡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
在当前的养殖业中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解决养殖业中存在的动物福利问题,不断改善畜禽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善待畜禽,保证畜禽基本的生存福利,使“动物福利”和“动物卫生”观念贯穿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来提高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这样就能够减少动物发病,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动物,动物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打破国外以动物福利为名设置的贸易壁垒。
第四,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步伐,力争进口国按照OIE的标准给予中国动物疫情区域化待遇。目前,我国在肉鸡的出口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因我国个别地方发生疫情便采取对我国全面封关的做法有失公允。例如日本对美国实施的区域化管理,一个地方发生疫情只封一个州,而对中国大陆则是全面封关。这种不平等的歧视性做法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肉鸡出口。
因此,要结合我国国情,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步伐,通过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动物防疫和兽医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做到有计划地预防、消灭和净化区域内规定的重点动物疫病。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外交涉力度,取得国际认证,促使进口国按照OIE的要求给予中国区域化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一地有疫危及全国的局面。
第五,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WTO允许的贸易规则,合理保护我国肉鸡产业健康发展。目前许多国家在进口我国肉鸡产品制定严格的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与卫生检疫措施,而我国家在这方面就弱得多,最后导致该出的出不去,不该进的却大量涌进来。
当前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快修定相关法规,调整检验检疫政策,建立和完善我国SPS、TBT措施,发挥把关作用。对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国计民生的进口产品采取合理的技术性措施。这样可以在不违反WTO原则的前提下,来控制国外禽肉产品大量进口而给国内市场带来的冲击。
第六,建立并推广肉鸡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当今年春季我国发生禽流感疫情时,上百家禽肉出口企业受损,其中只有七八家因事先投保而获得赔偿。同样是禽肉出口企业,由于事先没买出口信用保险,结果公司损失惨重。因风险意识不同,在遭遇禽流感疫情后面对着不同际遇。
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除了关税壁垒外,技术壁垒、反倾销、特保条款、知识产权壁垒、动物福利壁垒、社会舆论壁垒等各种贸易壁垒也有增无减。而这些壁垒突发性强、牵涉面广、损失额度大,每次碰“壁”,受打击的不仅是农产品出口以及生产、加工企业,还有众多盼望致富的农民。可惜,国内相关企业对上述风险认识不足,有的甚至对出口信用保险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出口信保是国际通行的、有效的规避风险措施,是各国政府支持出口的重要政策性金融工具。去年中国信保推出了农产品出口特别险,在当年日本对我禽肉产品封关和今年禽流感疫情期间,均有投保企业得到了赔付,化解了风险,减少了损失。
所以,肉鸡生产加工企业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杜绝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把事后补救与事前建立防范机制结合起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紧制订完善肉鸡产品出口信保机制的政策措施,做好服务和宣传推广工作,多出一些针对性强、容易操作的新险种,让广大企业和农民了解出口信用险这道“防火墙”,敢于投保,乐于投保,并从中实实在在地受益。 |
|
相 关 信 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