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阵营现异音——高档原材料的缺乏,导致胶粘剂企业严重依赖进口,对该行业反倾销的受害者是广泛下游生产商,为此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人士表示“不同意反倾销”。
这位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的产品达不到质量水平,对国外原料企业发起的反倾销使我们的下游企业损失惨重。目前国内高档原材料的缺乏,导致胶粘剂企业严重依赖进口,对该行业的反倾销,受害的是广泛的下游生产商。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目前我国对进口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37起,保障措施调查1起。我国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案件涉及化工、钢铁、轻工、纺织、电子行业共35类产品,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工行业。国内参与案件申请的企业有110多家,遍布全国23个省、市、区,累计涉案金额约为60亿元。
今年5月10日,商务部发布2005年第23号公告,决定自公告之日起对原产于日本、美国、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重庆长寿和山西合橡虽然在诉讼欧、美、日在华倾销氯丁橡胶一案上获胜,但却认为过低的惩罚税率并没有有效阻止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倾销。他们已经收集了足够证据,在复审阶段提出了申请,要求提高对国外进口,特别是从日本进口的氯丁橡胶的反倾销税率。重庆长寿人士透露,现在对日本的反倾销税率只有2~3%,而他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日本的倾销率达到了30%。据悉,氯丁橡胶目前我国只有重庆长寿、山西合橡生产,年产总量才40000吨,而我国市场的需求量有70000万吨,每年有30000吨要依赖进口。反倾销的后果是有些国外原料供应商就不出口、不卖给中国了,这样一来短缺的市场怎么填补?中国胶粘剂协会龚辈凡指出:他们没有考虑下游行业的利益。
这样做确实是苦了我们小企业。上海康达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企亭对此说法表示赞同。康达公司主要生产丙烯酸脂AB胶、聚氨酯胶系列、硅橡胶密封胶系列等产品。陆企亭说:我们公司很大部分是依靠原料再加工,进口的原料占到30~40%,这么大的一个比例,如果来源一旦断了、跟不上,后果是不言而喻的。难怪龚秘书长着急“我们底下的一些小企业那还不发愁?”发愁归发愁,长化和山橡是不会停下反倾销脚步的。重庆长寿市场部负责人介绍,长化氯丁橡胶20000吨的年产量,加上山橡的20000多吨,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产量达到50000多吨,这样只需进口少量的优质氯丁橡胶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的希望就是借助于反倾销的保护,让进口量减少。”而有专家指出他们就是在搞垄断:这2家企业工艺落后、耗能耗水、污染太重,产品的质量也没有进口产品好,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技术,提高自主能力,而不要搞垄断。
据了解,我国胶粘剂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迟缓,先进技术引进困难,多数企业仍停留在通用型、中低档产品的竞争上。2004年我国胶粘剂进口量为19.12万吨,比2003年增长7.48%;进口金额53201.7万元,比2003年增长30.64%;出口量为10.10万吨,比2003年增长35.03%;出口金额17136.9万美元,增长37.73%。不协调的增长比例再次向我们说明了事实,我国缺乏的是高档的原材料。看看我们进口的产品,主要有配制胶粘剂的原料及相关助剂,除环氧树脂国有蓝星新材料无锡树脂厂等可基本满足,其它如PU、EVA等树脂、氯丁橡胶,还有一些特种胶粘剂等都有缺口,其中热溶胶所需要的EVA全部依赖进口。高档原材料的缺乏导致不得不严重依赖于进口,而对这些产品的反倾销,受害的是广泛下游的生产商,因为他们需要高质量、高水平、高技术的原材料。国内一些厂家虽然也有自己的研发队伍,但是产品质量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连长化市场部部长都承认产品质量在稳定性上还是有待改进。“我们在先进技术上是落后于国外的,作为企业来说,我们虽然有自己的研发队伍,每年也投入不少技术资金,但是我们还不具备在高技术领域研发的能力,这个事情应该寄托于国家。”陆企亭说。
面对技术问题有专家说,一些核心的技术国外的企业不愿意卖给我们,也不愿意与我们合作,只能依靠自主研发,“神六”只能是“中国造”。当然借鉴是一条捷径,但一定要消化吸收化为已有并提高创新。蓝星新材料无锡树脂厂在这方面是个典型,他们凭借50多年的技术积累,近年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使自有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设计的20000吨级装置,使用的设备也全部是国产的,产品质量一点也不比陶氏等跨国公司差,他们的产品内外销始终供不应求,有时为满足国内需求不得不放弃国外订单,目前该厂正在筹划建设50000~70000吨/年新装置,将一跃成为全球大厂。
但这样的企业还不多,业界不少人认为龚辈凡等专家对反倾销持反对意见也是有理有据的。“在胶粘剂行业技术达不到要求就不要喊空口号,要脚踏实地地把工作做好。反倾销是把双刃剑,我们化工行业的一些门类中提出的反倾销,致使国内下游生产企业原料短缺,价格上涨太多而且还买不到。例如氯丁橡胶在市场就买不到,中国的企业本来产量就不够、质量也不行,我们赶超世界水平还需要时间;对丙烯酸酯提出反倾销后,市场价格从以前的每吨800多美元涨到现在的1800多美元,导致下游企业损失达500多亿元人民币,对涂料行业影响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