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广元千佛崖,因汽车尾气污染和风化、雨蚀日益受到伤害,特别是国庆旅游黄金大假前后包括千佛崖等国家级景区在内的“蜀道游”开始升温,使之越发令人担扰。文物专家表示,目前将用环氧树脂封堵裂缝等措施进行防水保护,但长远看将搬迁公路。
公路依崖而过遗害无穷。依山傍水的千佛崖景区有一条繁忙的公路,这是1936年修建的川陕公路。当年修路时,不仅炸毁了许多珍贵的石造佛像,且公路依崖而过,给千佛崖带来深重的后患。穿行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也会加剧石刻造像的风化破坏。此外,川陕公路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千佛崖造像静穆、安详的特殊气势,与石刻造像的景观冲突极大。公路沿石刻造像崖壁而过,车来人往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易于造成窟区管理混乱。因此根据千佛崖的自然地理现状,可能采取川陕公路改道措施。
在自然侵害方面,最厉害的是一年四季“风刀”侵蚀。秋分一过广元进入缠绵的秋雨季节,当冷空气越秦岭南下经嘉陵江河谷入川,广元千佛崖首当其冲。春夏季节也一样,由于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风吹雨淋全作用在千佛崖壁上;雨蚀推波助澜加剧风化,千佛崖石窟所在崖壁有较大坡度,崖面有一定的受水面积,虽然近2年修建了一些排水、挡水设施,但雨水降至坡面,仍肆无忌惮地四处漫延,侵蚀破坏石窟及造像。
针对风剥雨蚀,文保部门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抢救性封护加固。据专家介绍,目前已准备试用的技术措施有:采用环氧树脂胶泥封堵石刻岩体裂缝,防止水进入裂缝后,加剧裂隙的风化破坏;在造像表面喷涂化学材料,增强石刻的抗水性和抗腐蚀性;采用注射环氧树脂等化学粘结材料,加固起鼓或脱缝的块体,增强块体与后部基岩的整体性和稳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