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两学生发明“高收缩聚脂薄膜”填补国内空白,将掀起国内化工材料领域的技术革命
薄薄的一层透明薄膜,看上去似乎毫无奇特之处,但这个叫“高收缩聚脂薄膜”的宝贝却身价百万!——在与实验室瓶瓶罐罐作伴一年多以后,两名四川大学学生“发明家”研发的“高收缩聚脂薄膜”填补了国内同领域空白,掀起了国内化工材料领域的技术革命。
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PK赛中,“陈黎组合”研发的“高收缩聚脂薄膜”,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夺得全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并成功入围11月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总决赛参赛名单之列。
不服外国人两学生决心搞研发
9日下午,记者在四川大学见到两位“发明家”——正在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的陈昭军与同系大四学生黎达光。“你看!这是我们研制出来的‘宝贝’!”在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独门法宝”时,书生气十足的黎达光腼腆中透着些自豪。
聚脂薄膜,听起来有点高深,具体是用来做什么的呢?陈昭军告诉记者,咱们日常使用的食品包装袋、塑料饮料标签、保鲜薄膜都是用它作原料加工而成的。但是,很多同类薄膜经阳光暴晒后,会分解出致癌物质,直接影响使用者健康。
“在做论文选题时,我在网上寻找,究竟国内有没有防分解的产品,但结果是:没有。我们使用的同类薄膜,要么存在隐患,要么就是全进口。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为啥不能自己搞研发!”决心已定,陈昭军邀上同是“高分子迷”的黎达光,开始了历时400多天的卧薪尝胆岁月。
豁出去了!一日三餐叫盒饭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为这薄薄一层透明薄膜,我们和两位导师都把床搬到了实验室。吃、住、研都在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搞定……做研发真不容易!”回味自己“非一般”的“三宅一生”生活,黎达光神情既显得有些留恋,又有些紧张后的轻松。
去年5至8月,陈、黎的“高收缩聚脂薄膜”研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作为核心技术的“第三、四组合平衡”出现了问题,而组合平衡在研发中犹为关键,多一毫克,少一毫克都会影响整个实验效果。“但是实验一启动,就必须走完全过程,中途不仅不能停,还必须保证每隔一分钟就要记录气压、温度的情况。大家都想,豁出去了!干脆把寝室搬进实验室,一日三餐叫盒饭。在实验室吃、在实验室睡……真够呛!”黎达光回忆,在一年多的技术研发中,他们所做实验不可用数字表达:“如果真要估个数,那至少也有一千多次吧!”
1吨省6000元技术刷新成本新低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收缩聚脂薄膜需求量为每年5000吨,而该产品的进口价格为每吨2万元。“但我们的技术投入生产后,完全可以控制在14000元以内,这样算来,仅1吨就能省下6000元。”此时,陈昭军、黎达光神情中释放着实现“中国制造”梦想的满足。
“高收缩聚脂薄膜”的研发成功,立即在业界引起了波澜。曾进行过同类技术研发的杭州大华塑业公司在“挑战杯”一眼就相中了“陈黎组合”的这项发明,并表示愿意出资百万买下其专利使用权,将它实现产业化。黎达光向记者透露,本月,大华公司还将对合作事宜进行最后协商。“从发展的眼光看,现在被普遍使用的易分解有毒物质薄膜终有一天要淡出消费市场,被绿色、环保的高收缩聚脂薄膜取代。”陈昭军、黎达光对自己的发明自信十足。
记者随后了解到,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在学校研发的专利成果,其产生的物质价值归校方所有,“财富归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实现了‘中国制造’的愿望,这就足够了!”对于发明可能创造的巨大商业价值,两“发明家”显得云淡风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