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我们在十二年里第四次组织国内厂家参加了本行业最著名的K展,在对行业内诸多知名厂家再一次直接接触之后,我们愿将所体验到的有关行业走向和值得我们行业关心的问题作一个大致分析。
从本届展会上看,节约资源已成为各工业企业乃至各国政府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节约资源主要表现为节能,节约原材料和提高效率。
节约能源20%-25%是很多厂家对新推出机型的宣传要点,诸多厂家利用此点充分对其全电动注塑机进行推介。对比上一届K展,全电动注塑机更为普通。几乎所有注塑机制造商均带展全电动或部分电动的新机型,比如Demag的IntElec系列,Engel的Motion,Battenfeld的EM系列,Arburg的electric,Alldrive,Nissei的EP5 Real Mini;三菱的Fanuc Robo-shot系列,Krauss-Maffei Eltec系列,Netstal的Elion系列,Ferromatik Milacron的Elektra系列等等。挤出方面则通过传动方式方法的技术进步、螺杆设计的不断更新、温控方式的变革来达到节能、提效的目标。Krauss-Maffei通过提高扭矩、螺杆内部温控等措施将设备产量提高20%。Battenfeld采用高扭矩的驱动装置、新型屏障螺杆实现低温挤出并将产量提高25%。
注塑机两板、无拉杆设计的普遍采用使得机器重量减轻、体积减小从而节约了大量原材料。Demag的Titan系列,Engel的Duo和Victory,Sandretto的Mega,Italtech的KS,Ferromatik Milacron的Maxima等等。
我国除自产之外,目前原油进口量已突破一亿吨/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同时,我国作为全球性工业加工基地的地位已初显端倪,我国经济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也近70%左右,但是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的单位能耗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解决能源消费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作为人类基础材料之一—塑料的加工者和加工装备的制造者,一定要在工艺设计、设备设计、制造等方面对节能问题加以重点考虑。否则,我们在这方面的落后将大大削弱我们的竞争力,其后果甚至数倍于其它类别的技术落后。可以预测,能源相关的设备参数将成为市场的重要竞争焦点。在此,再次提请我国企业提高关注度。
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将以往不得不以繁琐、费时耗力的二次加工来完成的工作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数控技术在模内一次完成 ,从而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如模内贴标、模内装饰、模内组装、模内修饰等等。这类技术已非常普遍地应用在注塑机和中空成型机上,并且正从欧洲向北美扩展。观众看到的Demag的用于食品存放容器包括周边和顶盖的模内贴标,Husky的饮料杯模内贴标,Engel的模内组装双组份防溅水龙头滤芯,Sandretto的模内组装车用零件,Arburg的模内贴标和包括硅橡胶在内的两组份三工位的模内组装,Meico的模内切边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价格的差异,制造多功能层、多组份制品以达到功能组合、成本降低的效果。Krauss-Maffei,Engel,Arburg,Sandretto,Battenfeld,Forromatik Milacron等注塑机制造商;Reifenhauser,Kiefel,Colines,Davis-Standard,Battenfeld Gloucester,Windmoller&Holscher,Bandera,Krauss Maffei,Amut等多层膜类和管材挤出设备制造商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近观我国同类设备制造商,注塑机方面如此地为用户提供周全的解决方案近乎凤毛麟角;挤出方面则难以做到神形兼备。其核心问题基本在于:
(1) 我们大多数行业企业尚未形成为用户提供包括核心设备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理念,而仅满足于能提供核心设备。
(2) 行业对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进展和成果关注度不高。
(3) 非机械行业但行业相关的人才配备不齐或根本就没有配备,从而阻碍了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
鉴于上述原因,大多数企业就只好停留在设备制造商的水平上,无法像欧美企业那样融合当今各类先进技术,为某个产品或某个应用需求提供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随着人类对资源危机的担忧日益加深,本届展会在回收技术和回收料制品方面的展示明显多于往届。大致算来,可概括为下面几类:
A、欧美发达国家在工厂废塑料、边角料、残次品的工业废料方面有着非常严格、实用的分捡、贮存及再利用的方式方法和法规。对于生活废塑料的处理,除了民众可以接受和实施的垃圾分类的基础性操作之外,生活废塑料的专业分类和清洗则是废塑料回收利用首要课题之一。因此,多种对应于不同分检和清洗原理的设施就应运而生。比重、色差、风选、水选、光电、激光不一而足。有时处理数吨的巨型装置也有小巧精致的便利型设备。
B、 如何减少依靠政府补贴,利用废料制作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众多厂家的追求。
Reimotec利用同向双螺杆反应挤出回收废PET瓶料制打包带。
Buhelr将回收PET通过专用装置回收还原成吹瓶级的PET。工艺思路独特,产品附加值较高。
以回收手段制成的产品琳琅满目,其中不乏附加值较高并且非常实用的产品。其中众多厂家采用多种不同工艺生产木塑制品。Wilmington Machinery以30%松木粉填充聚丙烯,利用双阶注塑机成型多种家具部件及货运托盘等产品。其它厂家则利用挤出或压制方法生产种类繁多的、应用场合广泛的木塑型材。
法国JET International Sarl 以无需分类生活废塑料压制各类型材,时产量可达800kg。
从展会上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很多新产品、新工艺是许多不同公司甚至是多个不同地区、不同国籍公司通力合作的产物。跨国、跨领域的合作是当今经济领域的潮流所向。我们不必去攀比Air Bus 380的问世,也不必去细究Ariane火箭、中国巴西ERJ145的诱人成果,仅在塑料机械行业内例证也比比结皆是。比如,Sino-Alloy以及CTE Co.Ltd.等数家涉及设备、模具、特殊助剂、成型工艺以及造型应用设计等公司合作推出的木塑型材,在加工方式、型材质量、比重和应用诸方面均有一定的突破。
由IFCO Systems为主集Engel,Haidlmair GmbH,Schoeller Wavin Systems,Borealls共六家合力推出的水辅注塑可折叠周转箱工艺及成型体系在展会上吸引了很多观众。利用水辅技术降低材料消耗、减轻重量;利用填料增加强度;构思巧妙的可折叠技术以减小运输空间得以降低用户运输成本;加之在线的机械手和精巧的组装工艺使得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竟然具有某种艺术的吸引力。其系统考虑之周全,设计之精湛的确值得我们企业学习。同时应提请大家注意的是,我们不要仅把其视为一个制品,这实际上是一个“解决方案”的范例。
制造业企业重组、并购之风尚行。近年来,令行业关注度颇高的几大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昭显了“航母走向”。
SMS Group 下辖Battenfeld家族的各个成员:以德国为基地的Extrusionstechnik,北美以膜片为主的Gloucester,以注塑和反应注塑为主的Technologies和以挤出为主在中国佛山的Chen Extrusion Systems(巴登—震雄);成员中还有我国用户非常熟悉的挤出界大腕儿—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Cincin-nati Extrusion (辛辛那提);还有位于美国堪萨斯著名的American Maplan (玛普兰)。
mpm (Mannesmann Plastics Machinery GmbH)下辖数个欧洲著名厂家:Krauss-Maffei(克劳斯玛菲),Demag Plastics Group Germany (德玛格),Berstorff(贝尔斯多夫),瑞士的Netstal(奈特斯托),法国的Billion(比立昂)以及美国俄州的Demag Plastics Group,USA。这一组合由于数家注塑和挤出、压延界大腕儿济于一堂而被业内人士称为重量级组合。
另外一家以注塑为主的大型制造商也颇值得一提:美国的Cinin—nati Milacron在早年兼并了Akron Extrusion之后,近年来又收购了Ferromatik,Uniloy等著名公司,成为注塑和中空成型的实力型组合。
Starlinger Group由Starlinger(斯特林格),Lenzing(兰精),欧洲Maplan和Sahm组合成丝带类设备巨头。
而Corpeion则将著名的Werner&Pfleiderer(我国用户习惯称之为WP),Waeschle(威什利),瑞士的Buss(布斯)和我国的南京科亚收编旗下,成为世界混配料行业的航母。
总之,综观这类“航母”趋势,其核心理念基本可视作变“争斗”为“联合”,把市场无序混战变为有序划分,单功能舰船组成航母编队提高抗击能力。这一走向值得我国塑料机械行业思考和借鉴。其基点大致为:“航母”的客观利弊;是否与我有借鉴意义:“航母”现象对市场竞争事态的影响:我们面对“航母”的对策等。
资本总是向可相对安全获得高回报的方位流动。我国政局稳定,政策吸引力大,经济发展迅速,人力资源充足,货币竞争力强等诸多因素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流入。制造行业也不会例外。欧洲作为塑料机械的主产地,面对本地成本高昂,欧元不断升值的压力,很多公司都在世界各地努力寻求适于自身的区域重建制造基地。比如,德国著名中空设备制造商Bekum数年前在巴西建立了制造厂,Engel在韩国建立了制造工厂,Battenfeld把部分注塑机的制造放在了印度,UniloyMilacron在捷克的中空成型机制造厂刚刚举行了十周年的厂庆。在我国,经过了早年的几轮中外合资浪潮之后,近年来外资占控制地位的合资、并购和独资建厂的势头可谓来之甚猛。东芝在上海开设的工厂生产全电动注塑机成本要低于日本的20%以上,2005年将把大部分生产能力从日本迁至上海,生产能力将从原来的每月40-50台增加到每月60-70台;Milacron除在捷克开办了工厂之外,在中国也建立了设备制造的合资企业;Wittmann Kunststoffgerate将在上海开办工厂,产品成本预计会降低25%以上;Wilden在迪拜开设了工厂之后也计划2005年在中国开办制造厂;Husky去年年底热流道和小型注塑机在上海的工厂开业,该公司并准备明年在俄罗斯开办新的研发中心。
去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混配料业界颇具盛名兼有“小巨人”之称的南京科亚与德国著名的Coperion的全面合并。新出品的STS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用户好评。此举当视为德国军团大举进军中国的重厚一笔。紧随其后,南京瑞亚、美国CenturyInc.和德国Extricom GmbH 则在K展上对外宣布:三家将在南京合作生产同向双螺杆混配设备,计划年生产量700-800台,价格将比其中两公司在北美和欧洲的售价低40-50%。据报道,Century将以其在金属材料和设备制造技术方面的特长来换取新出产设备在整个美洲的销售权,而Extricom 将拥有在欧洲的销售权。
在K展期间,欧洲多个国家的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他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意愿和可能的途径。特别是同样是塑料机械制造大国的意大利,Assocomaplast的负责人多次对笔者进言,希望作为多年合作伙伴的我们能在中意两国塑料工业界的合作方面进一步起到桥梁作用,并再次邀请我们组团参加于2006年2月14日至18日在米兰举行的PLAST 06。
总之,我们认为上述形势对我们多数企业是一次挑战和极佳的机遇,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作为为行业服务多年的我们愿意利用我们同国外同行多年交往的业绩和信誉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