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塑料及相关定义(2) |
|
发布日期:2006/1/23 14:25:00 9125人次浏览 【 双击鼠标滚屏 】 |
|
K
230 开孔泡沫塑料
所含泡孔绝大多数都是互相连通的泡沫塑料。
231 开裂
制品受内应力、外部冲击或环境条件等的影响而在其表面或内部所产生的裂纹。
232 开模力
为了脱出制品,成型机在开启模具时所需的力
233 搞静电剂
能防止或消除塑料表面静电的物质。
不推荐:防静电剂
234 抗霉性
塑料对霉菌的抵抗能力。
235 抗粘连剂 开口剂
能防止塑料薄膜间粘连的一种物质。
236 糠醛树脂
以糠醛为主与其他化合物制得的一种呋喃树脂。
237 抗氧剂
能防止聚合物材料因氧化引起变质的物质。
不推荐:氧化防止剂
238 可换模腔模具
通过更换一部分成型部件能生产不同形状制品的模具。
239 空隙(泡沫塑料中)
在泡沫塑料中形成的比固有的泡孔多得多的空洞缺陷。
240 (注塑机)空循环时间
在不加料的情况下,注塑机空转一个周期所需最少的操作时间。
241 口模(在挤出中)
挤出机中使挤出物形成规定横截面形状的部件。
242 口模内压力
挤出过程中,熔融物料在口模内表面产生的压力。
L
243 拉伸强度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其结果以公斤力 /厘米2[帕]表示,计算时采用的面积是断裂处试样的原始截面积。
不推荐:抗张强度
抗拉强度
244 老化
塑料暴露于自然或人工环境条件下性能随时间变坏的现象。
245 冷辊式挤出
将挤出薄膜引至冷却辊而使其冷却和改善光泽的制膜方法。
246 冷流道模具 cold-runner mould
247 冷却定型模
为了控制特殊制件的尺寸和形状,在冷却时用的一种夹具。
不推荐:防缩模(Shrinkage block)或防缩夹具(Shrinkage jig)
248 冷热骤变试验
考察由急热骤冷引起材料性能变化的试验。
249 冷压模塑
是压缩模塑的一种。和普通压缩模塑不同的是在常温下使物料加压模塑。脱模后的模塑品可再行加热或借助化学作用使其熟化。
250 粒料
一种预测的密实的球形、圆柱形或其他形状的颗粒状模塑料。
251 离模膨胀
在挤出过程中,挤出物离开模后,其横截面尺寸因弹性回复而大于口模尺寸的现象。
不推荐:巴勒斯(Barus)效应。
252 立体重复链节
在聚合物分子主链中所有立体异构的位置上都具有固定构型的构型重复链节。
253 离心浇铸
利用离心力成型管状或空心筒状制品的方法。将定量的液态树脂或树脂分散体放在旋转的(即模具)中,使其绕单轴高速旋转。此时放入的物料即被离心力迫使而分布在模具的近壁部位。在旋转的同时,放入的物料又通过加热等方面而发生熟化,随后视需要经过冷却或不冷却即能取得制品。在成型增强塑料制品时还可同时加入增强性的填料。
注:该法不应混同于旋转铸塑,旋转铸塑是借助于物料重力而分布在模壁上的。
254 离子型聚合(作用)
一般在离子引发剂作用下,按离子型反应历程进行的聚合。根据离子电荷的不同分有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两种
255 离子引发剂
能引发单体分子生成正离子基团或负离子基团进行聚合反应的物质。
256 料斗
安装在成型机上供料用的漏斗形容器。
257 链长
聚合物分子主链的实长。
注:链长是沿聚合物分子链的原子距的总长度,而不是分子两端的直线距离。
258 连杆式合(锁)模装置 时节式合模装置
成型机中用来完成开、闭模动作的和对模具施加压力的一种机械装置。该装置是由肘式接合连杆构成的,一般均由油压驱动。
259 链节
聚合物分子链上,含与真实单体或假想单体相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的重复单元。
260 亮点
有色或不透明的热塑料片材、薄膜或模制品上所含没有完全塑化的粒点,当其在对光观察对呈现为无色的透明斑点。
261 流延
制取薄膜的一种方法。制造时,先将液态树脂、树脂溶液或分散体流布在动行的载体(一般为金属带)上,随后用适当方法将其熟化,最后即可从载体上剥取薄膜。
262流延薄膜
用流延法制得的薄膜。
263蠕杆
指装在挤出机或注塑机机筒内可以转动且带有蠕槽的金属杆。它与机筒共同组成挤压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对物料的压缩、输送、混炼及塑化等。
264蠕杆挤出
借助于蠕杆旋转对物料产生的压力将其挤出口模的挤出方法。
265卤代烃类塑料
以卤代烯烃单体聚合或与其他单体共聚制得的聚合物为基材的塑料。
266氯化聚氯乙烯
由聚氯乙烯氯化制得的改性聚氯乙烯。
注:用作塑料的氯化聚氯乙烯,其含氯量一般为64XXXXXXXXXXXXX67%
267露丝
增强塑料的一种缺陷,指制品表面未被树脂覆盖的纤维。
268氯乙烯树脂
以氯乙烯聚合或氯乙烯为主与一种或多种其他不饱和化合物共聚制得的聚合物。
M
269.麻点
塑料制品表面上出现的小陷坑,其深度与宽度通常大致相同。
270.马丁耐热试验
评价材料高温变形趋势的一种试验方法。在加热炉内,使试样承受一定的弯曲应力并按一定速率升温。试样受热自由端产生规定偏斜量的温度称为马丁温度。
271.脉冲焊接
把要焊接的塑料板或薄膜压在两个加热元件间,通入强电流使发热体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强热能的脉冲,随之再给以冷却,此时焊接面即在加热加压下熔合。
272.模板痕
压制的塑料片材或板材表面所带与原用平板模表面伤痕相应的痕迹。
273.摩擦焊接
把要对接的两个热塑性塑料制品的待接表面相互接触旋转,而使其相继发生摩擦生热,接合面受热熔化,以致在压力下结为整体的一种焊接法。
274.磨耗
两个彼此接触的固体磨擦作用而使材料表面造成损耗。
注:磨耗可分为滑动磨耗,滚动磨耗和冲击磨耗等几类。
275 模具
成型中赋予塑料形状所用部件的组合体。
276.模具痕
由于模腔表面的伤痕,致使制品表面带有与其相应的痕迹。
277 模腔
模具中成型塑料制品的空间。
278.模塑
塑料成型加工的一种,在压力下(一般还同时加热),借助模具或口模使塑料材料成型的过程
279.模塑料
供模塑用的树脂或混合料
280.模型时间
(1) 热固性塑料成型时,指从模具完全闭合的瞬间到解除压力的瞬间所经过的时间。有时也指材料熟化所需的时间;
(2) 在注射成型中指将熔融物料注入模具后到保压完了的时间。
281.模塑温度
成型时,使热塑性塑料塑化或使热固性塑料熟化所规定的温度。
282.模塑压力
迫使模塑料完全充满模腔所施加的必要的压力。用加料室(传递模塑)或料筒内(注射)的模塑料单位截面所受的力,或者用模塑件在垂直于压力方向的单位截面(压制)上所受的力用(公斤力/厘米2[帕]表示。
283模塑周期
完成一次成型所需的全部操作(包括加料、加热、硬化或熟化、脱模等)。有时也指这些操作所需时间的总和。
284.模套
用于箍紧阴模或阳模的模具结构部件。
注:在设计模套,阴模或阳模时,应考虑能适用于各种阴模和阳模的标准模套。
不推荐:模箍。
285 模制品 模塑件
用模具成型的塑料制件。
286.模座
挤出用机头中承托型芯和口模的部件。
287 木质素树脂
以木质素或由木质素为主与其他化合物或树脂反应制得的树脂。
288.木质素塑料
以木质素树脂为基材的塑料
N
289 耐电弧性
塑料材料抵抗由高压电弧作用引起变质的能力,通常用电弧焰在材料表面引起碳化至表面所需的时间表示。
290耐候性
塑料暴露在日光,冷热,风雨等气候条件下的耐久性
291 耐化学性
塑料耐酸,碱,盐,溶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能力。
292耐久性
材料接触火焰时,抵制燃烧或离开火焰时阻碍继续燃烧的能力。
294耐溶剂性
塑料抵抗溶剂引起的溶胀,溶解,龟裂或形变的能力。
295 内应力
在没有外力存在下,材料内部由于加工成型不当,温度变化,溶剂作用等原因所产生的应力。
296耐油性
塑料抵抗油类引起溶解,溶胀,开裂,变形或物理性能降低的能力。
297粘度
动态粘度
绝对粘度
粘度系数
流体内部抵抗流动的阻力,用对流体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表示。单位为泊[帕。秒]
注:对于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为常数,称为牛顿粘度,对于非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随剪切应力而变化,所得的粘度称在相应剪切应力下的“表观粘度”。塑料属于后一种情况。
298粘度比
在相同温度下,规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之比:
η
ηo
式中: η——聚合物的溶液粘度;
ηo——纯溶济粘度。
不推荐:相对粘度
299 粘度相对增量
粘度相对增量等于粘度比减1:
η η—ηo
ηo ηo
不推荐:增比粘度
300粘合剂 胶粘剂
因表面键合和内力(粘附力和内聚力等)作用,能使一固体表面与另一固体表面结合在一起的非金属材料的总称。
301粘合强度
粘合的两个表面间的结合强度,可用均匀扯离强度,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等表示。
302粘结剂
增强塑料中,把填料粘结在一起的材料。
303粘结强度
使层压制品层间或层内分离所需要的应力,用公斤力/厘米2[帕]表示:
η—ηo
ηo·C
不推荐:比浓粘度
305 粘弹性
塑料对应力的响应兼有弹性固体和粘性流体的双重特性称粘弹性。
注:粘弹性使塑料同时具有类似固体的特性,如弹性,强度,因次稳定性,和类似液体的特性如随时间,温度,负荷大小和速率而变化的流动特性。
306.脲甲醛树脂
由脲(尿素)与甲醛缩聚制得的一种氨基树脂。
307 尿素塑料
由尿素与醛类缩聚制得的树脂为基材的塑料。
308.捏合机
由一对互相配合和旋转的叶片(通常呈Z形)所产生强烈剪切作用而使半干状态的或橡胶状粘稠塑料材料获得均匀混合的机械。
309.凝胶(体)
(1) 胶体分散体系通过凝聚作用形成的失去流动性的冻状物
(2) 液态物质熟化或固态物质溶解过程中出现地胶状固相物。
不推荐:冻胶。
310.凝胶点
开始形成凝胶的阶段。
注:该阶段可由粘度一时间曲线的转折点测得。
311.凝胶时间
在一定条件下,液态物质形成凝胶所需的时间。
312.凝聚(作用)凝结(作用)
通过加电解质或加热,冷却等方法,使胶体溶液形成凝胶或使胶体粒子集聚沉淀的现象。
O
313 偶联剂
增强塑料中,能提高树脂和增强材料界面结合力的化学物质。
P
314排气
排出物料中的水分,空气及其他低分子挥发物的过程,如:
(1) 生产乙烯基塑料溶胶时,将该溶胶置于高真空中除去空气,以免制品生成气泡;
(2) 用手糊或喷射成型增强塑料制品时,指用适当方法排除层间的空气;
(3) 在排气挤出中,指用真空除去物料中的空气,水分等挥发性物质。
315.排气式挤出机
料筒中部设有排气口以便被加工塑料中的空气和挥发物得以排除的挤出机。
316.泡孔条纹
泡沫塑料的一种缺陷,指在泡沫塑料中与其固有泡孔结构区别很大的泡孔层。
不推荐:泡沫塑料条纹
317. 泡沫塑料
微孔塑料
整体内含有无数微孔的塑料。
318.配料
按需要把树脂与填料,增塑剂,稳定剂和着色剂等且剂混合成适于成型用料的过程。在塑料工业的某些领域中,此术语还包括由聚合物或以其为主的混合物制为粒料的过程。在塑料溶胶工业中,配料则指制造分散体的过程。
319.喷射成型
(1) 成型增强塑料制品时,指用喷枪将短切纤维和树脂等同时喷在模具上积层并熟化为制品的方法。
(2) 成型泡沫塑料时,指把快速反应的聚氨酯或环氧树脂和熟化剂由喷枪喷在模具上使其发泡熟化的方法。
320.皮层(泡沫塑料中)
为增加泡沫塑料表面强度,而在其表面上特意形成的密度较大的致密层。
321.疲劳
材料承受交变循环应力或应变时所引起的局部结构变化和内部缺陷发展的过程。它使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并最终导致龟裂或完全断裂。
322.疲劳极限
在疲劳试验中,应力交变循环大至无限次而试样仍不破损时的最大应力叫疲劳极限。
注:许多塑料事实上并不存在疲劳极限,为此,特用循环次数达到107至108次而试样尚有50%不破坏情况下的应力表示疲劳极限。
323.疲劳寿命
试样在交变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直至发生破坏前所经受应力或应变的循环次数。
324片材
一般指厚度在0。25至2毫米之间的软质平面材料和厚度在约0。5毫米以下的硬质平面材料。
325.玻璃化温度
无定形或半结晶聚合物从粘流态或高弹态(橡胶态)向玻璃态转变(或相反的转变)称玻璃化转变。发生玻璃化转变的较窄温度范围的近似中点称玻璃化温度。
326.破碎(成粒)机
用来使固体材料破碎成粒料的机械。
327.铺层
叠合浸有或未浸树脂的纤维性增强材料的操作,这一操作是制造增强塑料前的一种准备工作。
Q
328 起垩
塑料制品表面出现类似于白垩的外观或白色粉末状物质的缺陷。
329 (气)候(老)化
塑料在户外暴露中,性能随时间变坏的现象。
330起晶
塑料制品表面出现许多类似微细晶点,而使投射的光线发生散射以致制品表面失去光泽的缺陷。
331起泡(凸起的)
塑料制品表面带有轮廓明显且又凸起的气泡的缺陷。
332起霜
添加剂从塑料制品内部外移到制品表面并形成云雾状或白色粉末状物质的缺陷。
333气压热成型
一种二次成型方法,是利用压缩空气或蒸汽压力迫使加热的片材紧贴模具表面而完成的成型。
334嵌段共聚物 镶嵌共聚物
由化学结构不同和较短的聚合物链段交替结成的线型共聚物,交替结事的链段有有规交替和无规交替两种。
335.欠熟化
在热固性树脂或塑料熟化过程中,由于熟化时间和(或)温度不足等原因未能达到必需的交联度,而引起制品性能不良的一种现象。
336.嵌件
嵌入塑料制品并成为其组成部分的金属等物件。
337.嵌件销
成型时使嵌件定位所用的销。
338.迁移
塑料的某些级分转移到与其接触的材料上的现象。
339.牵引装a轩
从挤压机,压处机或涂布机等引出制品(挤出物,压延材料,涂布物等)的装置。
340.嵌铸
将被嵌物件轩于模具中,注入单体,预聚物或聚合物等液体,然后使其聚合或熟化(硬化),脱模。这是将物件包封在聚合物中的一种方法。
341.翘曲
塑料制品在模塑或加工后因上次发生歪曲的现象。
342.切口
中空吹塑模具中合模面上模腔周围的凸缘,用作合模时使型坯密封并切掉多余的坯料。
343.切粒机
一般指将条状或片状物切成粒子的机械。
344.切条机
将连续,较宽的薄膜或片材,在纵向上切成数条宽度较窄的条(或带)的装置。
345清机
在挤出或注射成型过程中遇有需要换用料时,以随后要用的材料或另一种可以混溶的清机物料纳入机中以清除机筒内残留旧料的操作。
346屈服点
在应力-应变试验中,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不随应变增加的第一个点。在屈服点处,受力的试样开始产生永久形变。试样所受应力可为拉伸,压缩或剪切应力中任何一种。
347屈服应力
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屈服点处的应力。
348全液压合(锁)模装置 直压式合模装置
成型机中不借助于其机械结构而全部由液压操纵开模,闭模和锁模的装置。因合模油缸与动模板直接相联以及油缸压力直接作用在模具上。
349.缺口敏感性
由于表面不均匀性如缺口,截面的突变,裂纹和刮痕的存在而增加材料受破坏的敏感程度。
注:一般说来塑性材料的缺口敏感性低,脆性材料的缺口敏感性高。
350.缺口效应
对带有孔眼,缺口等塑料制品施加外力使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破坏的现象。
R
351.燃烧鉴别试验
简单鉴别塑料的试验方法,是将塑料靠近火焰而从其有无软化,火焰的性状,火焰的颜色,燃烧难易,有无自熄性,臭味,石蕊试纸反应等来判别共属类。
352.热变形温度
塑料耐热性的一种量度,是将塑料试样浸在一种等速升温的适宜传热介质中,在简支梁式的静弯曲负荷作用下,测出试样弯曲变形达到规定值时的温度,该温度即称为热变形温度
353.热发泡塑料
由加热使发泡组分挥发成为气体而形成泡孔的一种泡沫塑料。
354.热固性树脂
因受热而能熟化成不熔不溶性物质的树脂。
355.热固性塑料
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熟化成为不熔不溶性物料的塑料。
356.热聚合(作用)
只借热引发进行的一种游离基聚合。
357.热扩散系数
物料的导热系数对其密度与定压比热的积之比,单位为厘米2/秒[米2/秒]
358.热流道模具
hot-runner mould
359.热膨胀
物体受热时,线性尺寸或体积增大的现象。
360.热气焊接
利用焊炬把热空气喷射到热塑性塑料不同制品的接合面和焊条上而使其熔合成为一体的一种焊接方法。
361热塑性塑料
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362 热弹性
硬质塑料由于温度增高而表现出一种类似橡胶的弹性。
363热压釜成型
在热压釜中利用蒸汽中其他介质加热,加压熟化的一种袋压成型方法。
364热重法TG
在程序温度控制的条件下,测定物料质量与时间或温度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方法。
365人工(气)候(老)化
塑料暴露于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性能随时间变坏的现象。
注:一般由实验设备提供的暴露条件比实际户外条件强烈得多,以便获得加速老化的效果,该术语不包括暴露于诸如臭氧,盐雾喷淋,工业气体等特殊条件。
366熔合纹
熔接痕
模塑件的一种线状痕迹,系由注射或挤出中两股料流相遇时在其界面处未完全熔合而造成的。
367 溶济粘接
用溶剂使待粘接的塑料制件表面溶化并通过加压而使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368 溶剂抛光
热塑性塑料制品通过合适溶济的沉浸或喷射以溶去其表面上的毛刺而达到改进表面光洁度的方法。
369熔体指数
热塑性树脂在一定温度和负荷下,其熔体在10分钟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以克/10分表示。
不推荐:熔融指数。
370熔体粘度
塑料或树脂熔体的粘度
371. 熔体破裂,
挤出物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外形发生畸变以至支离或断裂的总称。其起因在于挤出时所用的剪应力过高。以致熔体各点所表现的弹性应变不一致。从而使挤出物在弹性恢复过程中出现畸变,以致断裂的现象。
372.溶液聚合(作用)
使单体溶于溶剂中进行的一种聚合。
373.溶胀
固体在液体或蒸汽中,由于单纯的吸收作用,而使其尺寸增大的现象。
374. 蠕变
在恒定应力下,材料应变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注:不包括瞬间应变。
375. 蠕变复原
试样除去负荷后,其变形随时间而减少的部分。
376.蠕变瞬间复原
在蠕变试验中,试样刚一除去负荷至蠕变回复开始之前产生的变形减少。
注:因为在除去负荷的瞬间读出变形值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记录的变形值都是在除去负荷后规定时间内的再现值。
377. 蠕变瞬间应变
蠕变试验中,试样刚一阴沉受负荷,在发生蠕变前一瞬间所产生的应变。
378.乳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在一起的两相混合物,其中一种液体是以微珠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但在塑料和其他工业中,规定并不如此严格,分散相也可以是固体,不过必须是胶态分散。
379. 乳液聚合(作用)
在乳液体系中进行的一种聚合。
注:单体借乳化剂及适当搅拌在水中进行乳化。聚合物需用凝聚,沉析等方法析出,也可直接使用。
380. 乳浊液
emulsion
381.软化点
在塑料试样上以一定形式施以一定负荷并按规定升温速率加热至试样变形达到规定值的温度。
382. 软质泡沫塑料
富有柔软性,压缩硬度很小,应力解除后能恢复原状,残余变形较小的泡沫塑料。
383. 软质塑料
按GB1040——79《塑料拉伸试验方法》测定,拉伸弹性模最小于700公斤力/厘米2,约70×106 [帕]的塑料。标准环境按照GB1039——79《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法总则》的要求选取。
384. 润滑剂,
能减少物体表面间摩擦和磨损的物质。
注:塑料成型中,能增加物料流动性或提高模塑件脱模作用的材料亦称润滑剂,与树脂相容性差,在加工机械表面和树脂间起润滑层作用的称外润滑剂,与树脂相容性好,能降低树脂的熔体粘度,提高流动性的称内润滑剂。
S
385.筛板
安装在机头后端的多孔板。其主要作用是使物料由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增加反压,支撑过滤网等。如不加过滤网时,它亦有过滤较大粒状杂质的作用。
386.三板式模具
注射成型用的一种模具。分定模板,中间板和动模板三部分。加料系统在定模板与中间板之间,模腔在中间板与动模板之间 。
387.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由三聚氰胺与甲醛缩聚制得的一种氨基树脂。
388.三元共聚物
由三种不同的单体共聚合制得的一种共聚物。
注:三元共聚物可由三种单体同时聚合,也可由两种单体先聚合成共聚物,然后再与第三种单体接枝共聚。
390.色牢度
着色塑料在与酸,碱,热,光,大气等接触时抵抗褪色的能力。大多数情况下都指耐光的能力。
391.上金
用电镀,真空淀积,喷涂等方法在塑料表面上加盖薄层金属的操作。
392上压式压力机
主活塞位于可动板的下面,靠主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施加压力的压机。
393烧结
将粉状塑料冷压成的半制品用加热方法使之熔结成整体的操作。但就其整体而言并未熔融。
394伸长率
试样在拉力作用下长度的增加,通用原长的百分率表示。
395.试样
供试验用的样品个体或样品的一部分。
注:某些试验要求试样具有一定的尺寸和形状。
396.适用期
已配好的粘合剂或具有活性的树脂,在规定条件下维持其合用性能的最长时间。
397.熟化 固化
通过热,光,辐照或化学添加剂等的作用使热固性树脂或塑料交联的过程。
398. 熟化剂 固化剂
促进或调节树脂熟化反应并使之得到硬产品的物质。
399.熟化时间
使热固性树脂(或塑料)熟化时,从加热,辐照或加入熟化剂,引发剂,促进剂等开始直至达到规定熟化程度的一段时间。
不推荐:固化时间。
400.手糊成型
一种制造增强塑料制品的方法。该法是在涂好脱模剂的模具上,用手工一边铺放增加材料一边涂刷树脂直到所需厚度为止。然后通过熟化和脱模而取得制品。
401.收缩(泡沫塑料中)
在泡孔结构无破坏的情况下,泡沫塑料出现尺寸减少的现象。
402.收缩包装
使物件包封在一个保护封皮内的一种包装方法。该法是将物件先置于预拉伸薄膜袋内,然后通过加热使薄膜围绕物件产生紧密收缩而达到包封的目的。
403.收缩裕量
在模具设计时,为了补偿制品冷却时的收缩所特加的尺寸余量。
404树脂
受热时通常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或假固态等的聚合物。有时也可以是液态聚合物。在塑料工粉中,广义地讲指作为塑料基材的任何聚合物。
405.树脂淤积
增强塑料的一种缺陷,指增强塑料制品中局部区域存在明显过剩树脂的堆积现象。
406.双联模板
在压制或传递模塑模具中两块形状完全相同并组装有阳模或阴模的活动板。两板在成型过程中交替使用,借以提高效率。
407.双轴拉伸
为使热塑性薄膜或板材等的分子重新定向,特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所作的双向拉伸过程。
408.水分
物质中所含的水分,但不包括结晶水和缔合水。通常用试样原重量或试样失水后重量百分率表示。
409.水冷套
围绕模具的套环,以便冷却水能在其中的通道内循环。
410.撕裂强度
有切痕特殊开头的试样被撕裂时的最大负荷除以试样原厚度过,用公斤力/厘米[牛顿/米]表示。
411.塑炼
借热和(或)机械功使热塑性塑料软化为具有可塑性的均匀熔体的过程。
412塑料
以树脂(有时用单体在加工过程中直接聚合)为主要成分,一般含有添加剂,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注:目前塑料一词尚无确切定义。一般不包括弹性体,纤维,涂料,粘合剂。
413塑料成型加工
塑料成型加工是一门工程技术专业的总称。所涉及的内容是将塑料材料转变为塑料制品的各种工艺和工程。将塑料材料转变为塑料制品也就是增添其使用价值。在转变的工艺过程中常会发生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化学变化,流动以及物理性能的改变。
414塑料单丝
无限定长度的单根长丝。
415.塑料管
由塑料制成一定长度的空心圆筒开制品,其厚度与直径之比一般很小。
416
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的性质。
417.酸值
树脂,增塑剂,溶剂中游离酸含量的量度。用中和1克物质中的游离酸所需氢氧化钾(或钠)的毫克数表示。
418损耗指数
介电材料的损耗指数等于介电损耗角正切(XXXXXXXXX)与(相对)介常数之积。
419缩痕
塑料制件在模具中因发生收缩而造成的局部表面下陷的缺陷。
420.缩聚(作用)
生成聚合物时有水或其他简单分子放出的一种聚合
421.缩聚物
由缩聚制得的聚合物
422锁模圈
注射或传递模塑模具中用以锁紧瓣合模具或活动芯模的部件。其作用是防止物料压力对模具活动部件所能引起的移位。
不推荐:锁模楔,锁紧楔。
423.缩醛塑料
用主链是缩醛或缩醛为主的聚合物为基材的塑料。
|
|
|
相 关 信 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