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纤仿真产品三大差距 |
|
发布日期:2006/10/13 10:58:00 1091人次浏览 【 双击鼠标滚屏 】 |
|
我国服装进口面料主要是化纤产品,占进口面料总数约60~70%。据14家典型服装企业使用面料情况统计,棉、毛、丝及其混纤服装面料总量的70~85%为国产面料,麻及麻混纺服装面料的98%为国产面料。近年来,随我国化纤技术进步的发展,化纤面料的进口逐年下降,但到2005年,进口纯化纤面料所占比例仍高达67.69%。其中纯涤纶长丝的进口面料占40~45%,多为超细旦产品,其余为混纺或交织化纤面料。
服装企业选用进口面料的主要原因是国产化纤面料的外观风格、手感性能、疵点、悬垂性(成形性)、颜色这五方面的质量差。调查分析资料表明,进口高中档化纤面料的主体为涤纶差别化长丝面料,少部分为其它新型化纤面料以及它们的混纤面料,主要来自韩国、台湾、香港、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可见国产化纤面料的品质同国际先进水平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纤维方面的差距
1、品种单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和台湾最新面料的纤维组成已经发展到2~4种,多的到5~6种纤维混纺,通过纤维结构变化和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实现仿真、超真效果,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我国目前新型化纤的性能还不稳定,应用还不普遍,混纺面料平均使用纤维1.3种。
国内功能性纤维单纤过粗。如吸湿快干纤维纤维在1.5D。本身是舒适性纤维,但手感和风格不符合夏季穿着要求。
国内化纤印染仿真、超真主要通过“碱减量”实现。碱减量方法的风格变化少,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大,是需要逐步取代的工艺。“碱减量法”处理普通涤纶织物,其结果是织物柔软度增加,表面极光改善,但缺点是风格单一,面料制成服装时的成形性下降,织物的丰厚蓬松感、表面滑糯或滑爽感仍然不好。国产涤纶织物给人的印象是比过去柔软,但制成制服类面料硬挺度不足、丰满度差、表面滑糯或滑爽度不足。悬垂类面料多半采用低密织造,织物软但纱线硬,织物不能自然平滑下垂。面料的显色性不良,外观呆板均一、没有天然纤维的自然外观。因此韩国、台湾等地的涤纶面料大量涌入中国内地市场。
2、原料质量差
20世纪70年代以后,涤纶产品在服装面料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改变传统涤纶面料手感硬板、不活络、表面腊状感、热湿舒适性差、静电大等缺点,涤纶改性的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第一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大分子结构,如加入亲水基团;第二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纱线结构。
日本在化纤原料开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针对面料的最终风格,开发出异形截面、超细、高收缩、高弹、微粒子混合、多成分共聚等新型纤维。利用超细纤维创造柔软、滑糯手感,用粗纤维获得织物的硬挺度,利用异收缩纤维及变形加工方法获得织物的蓬松性或丰满度,利用异形截面纤维创造优美的光泽,利用纤维表面形态的微细变化消除织物的表面蜡感并改善染色性,利用腐蚀性后整理加工进一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光泽。 将纤维结构、纱布结构综合设计,巧妙复合了化纤、纺织、染整各领域技术进步成果开发出“仿真、超真”的新合纤面料。
近年来,国内也开发出一些性能差别化长丝(如异截面、异纤度、异收缩混纤的三异丝)、细旦长丝,这些都是涤纶织物改性的良好开端。三异丝仿毛织物的性能已明显优于普通涤纶织物,但微细、超细旦织物的性能普遍不良。
在仿丝,仿毛,仿麻等品种中,由于国产分裂型超细旦复合化纤截面成型不规整,在化纤仿真产品开纤、碱减量、起皱、预定型等关键工序中,印染加工难度加大。往往产生分离不充分现象。许多微多孔纤维、微沟槽纤维往往在碱减量中不能获得理想的沟槽或坑穴。
部分仿真面料中新合纤原料由国外公司提供,但由于缺少对原料的了解,盲目开发达不到高档原料制得高档面料的要求。
3、多元纤维性能研究不足
多元化新型纤维组分的新产品,由于对原料性能把握能力不够,对混纺纤维染色工艺技术开发不足,染色不能获得均一的颜色。一些由我国自主开发的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竹纤维、蛹粘丝等绿色环保及人造、再生纤维面料已有批量生产,但未形成规模,并且在染料筛选、染色工艺制定、以及体现织物风格的后整理工艺上需深入探讨提高。
如:吸湿快干纤维,浆料、油剂对性能影响很大;前处理时必须去除干净(不同厂家可能采取不同油剂,需不同处理工艺);
纤维截面形状比较尖锐,容易被碱腐蚀,碱减量时必须严格控制减量率;
某些吸湿快干纤维是经过化学改性的,不耐浓碱,必须低温染色;
所有的染料、助剂、整理剂必须是亲水的。
只有满足以上的加工条件,吸湿快干的功能性才能体现出来。
纺纱、织造的差距
日本、韩国等利用新型差别化纤维,通过复合假捻、混纤交捻、网络丝多种纺纱手段及复合织物高密织物等方法,开发不同风格的面料,一些仿真产品做到“以假乱真”“貌似天然,胜似天然”的效果,同时具有纯棉吸水、真丝的飘逸、麻的滑爽、化纤抗皱特点,又具有柔软、悬垂的独特风格,外观细腻典雅,雍容华贵。有些国产化纤仿真面料坯布织造质量不错,但设计品种变化少,风格单一。外观看上去像天然产品,但经手感一摸,一经试穿,真假分清。
染整差距
色光方面
面料的颜色不够鲜亮,纯度不够高,比较灰,因此使面料看起来色彩混沌,有种不太干净的感觉。经对比看鲜艳度.饱和度不同.国内面料像蒙塑料膜.有的色彩萎暗。
国产印花产品印制中拔白处白度不足,细经、线条延续性差,缺少生动性,印制精确度也较来样有差距。
利用进口坯布、进口设备、进口染化料生产的面料,其色彩的鲜艳程度、光泽感和色彩重现的准确度,依然无法做到与国外产品同样水平。
手感方面
国外面料厂家生产的高档面料大多是含有多种新型纤维组分的面料。由于融合了多种纤维的优点,其悬垂感、柔软度和光泽度往往超过天然纤维织物。新合纤面料以全涤纶长丝或以涤长丝为主,新颖优美、手感柔软蓬松、外观华贵高雅。
国内的产品,有些虽然从外观上看起来差别很小,但手感摸起来可能会薄一些,悬垂性、弹性等指标没有人家好。手感也不及样品柔糯、丰满。
成衣后的性能方面
外观与进口产品相似的面料,经相同剪裁、缝制、熨烫后,仍然会觉得穿出来的味道不一样。
分析原因,国产面料在剪裁、轧衬和蒸汽熨烫过程中,面料扩张度、缩水率等与进口面料不同也是重要原因,做成成品后其尺寸已经与原尺寸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影响面料与衬布粘合及外观质量,造成服装加工中换片率高。合格的面料成衣后,不能达到服用的某些要求,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资源上的浪费。
强力及尺寸变化方面
以成分和加工艺都比较复杂的产品:异形细旦涤/天丝/莱卡深色烂花拔染印花丝绒为例,观察国产印染面料与进口印染面料的差距:
因碱处理过量,强力比样品要多损失3~8%左右(按定单国家标准:坯布与成品强力损失符合下限要求)
由于没使用前处理专用设备,故纬向缩水率稍高,影响风格手感。
洗涤缩率标准: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相同,±3%水洗;±2%干洗:
我国同类面料标准为:经向-3%水洗纬向-2~-3%(据规格功能不同要求)。
经、纬密度方面
同比样品:经密多+0.5根/厘米;而纬密则少-0.5根/厘米;,分析为加工中设备不全(如松弛精练机等)造成长时间绳状拉伸不当所致。
耐洗及耐汗渍牢度方面
耐汗渍牢度为3级,比样品低半级,部分产品降等。
可能因染化料及助剂大都使用了国内合资或生产的.需进一步分析原因。
干湿摩及耐晒牢度方面
湿摩擦牢度标准也同为3级;但湿摩擦和耐晒牢度标准均比样品低半级左右。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湿摩擦和耐晒牢度标准为3级和4级。
我国的相应标准为:干/湿:3/2-3级;日晒:4-5级。
纬斜、色差及色花方面
圆弧型纬斜较多但未超标降等级;纬斜、色差及色花的质量评判标准;
国标与国际标准基本同轨。如纬斜不超±3cm/米缸色差3级以上等。
我们的产品虽合格,但与来样相比总感到不舒服,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
布面疵点及门幅方面
与样品比稍差,布面平整及光洁度均有差距。
倒毛、闪光、糊开、粗细经、搭色等疵点较多。有部分面料因印疵而成为降等布。
仿麂皮产品方面
国内产品磨出来毛长,易漏地,出折痕,光泽差;弹力仿麂皮绒加工难度大。
|
|
|
相 关 信 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