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06年5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一项反倾销报告显示,到2005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次数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而化学品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其中聚苯乙烯、亚硝酸盐、柠檬酸、钛白粉等是遭受反倾销最严重,7月起对中国生产的钛白粉实施为期3年的反倾销关税,原因是中国在向韩出口二氧化钛(即钛白粉)时有倾销行为,使其正在遭受损失。同样的调查还来自印度。业内专家认为,钛白粉行业面临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国钛白粉产业进入成熟期
一个国家的钛白粉消耗是社会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从1990年起到现在,十几年间中国钛白粉的产量增长了6倍多。
由于钛白粉行业很早进入国际钛白粉市场的竞争,国际市场的盛衰直接影响中国钛白粉生产。特别是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和消费的对策,推动了以城镇居民为对象的房地产业和涂料工业的发展,刺激了钛白粉产业,5年后全国钛白粉生产厂家已达到61家,总产量达到48万吨。近两年来,我国钛白粉工业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规模持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钛白粉产量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全国钛白粉产能已突破70万吨,产能达万吨级的企业超过20家。中国钛白粉工业已经进入成熟期。
国际市场凸显“中国因素”
钛白粉产业属于典型的垄断竞争、规模经营的行业。国外钛白粉产业自诞生以来,走过将近100年的历程,其间经过几个关键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钛白粉在竞争中以优异的性能取得了对立德粉的全面胜利;80年代,全球钛白粉业又进行大改组,美国氰胺公司、陶氏化学以及意大利蒙太迪森等几家著名公司退出钛白粉制造业;到了90年代,国际钛白粉工业受产能过剩、需求疲软、售价低落以及环保投资高昂等因素影响,北美、西欧地区的钛白粉工业发展放缓,相反发展区域集中在亚太地区。
期间,钛白粉产业发生了几大变化。变化一,各主要厂商在亚太地区投资设厂或增加生产线;变化二,钛白粉业全球性的兼并重组风起云涌,又一批大公司退出钛白粉行业,如英国帝国化工公司、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等,原十大公司已经缩减为8个。
中国钛白粉产业借国外兼并重组的时机,有了一个跳跃式发展,并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中国因素”和“中国价格”(买东西用最高价格,卖东西用最低价格)成为全球业内热谈的话题和需要应对的头疼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国外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许多国家对反倾销活动常采取鼓励和支持态度,对华实施反倾销的国家逐年增多,印度居多国首位。比如,2004年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对中国钛白粉反倾销案的终裁认为:“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二氧化钛价格低于其正常值,印度工业已经受到实质损害,这种损害是由于从被调查国家倾销积累造成的。”由于各国在对华反倾销的确定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且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使国内企业无法承受,有的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钛白粉产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国外对我国钛白粉产品发动反倾销调查,将直接影响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减少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在出口急剧下降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为了国内市场将展开恶性竞争,使部分企业难以为继。因此,国内钛白粉企业应该积极应诉反倾销,只有积极应诉才是保住市场的惟一办法。
但同时,钛白粉行业自身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也会对应对国外的反倾销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钛白粉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大产能,2006年底将达到90万吨/年以上,比上年增长28%。如果加上现有企业钛白粉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十一五”末,我国钛白粉工业总产能将达150万吨。同时,由于低水平、低技术含量产品比重过大,导致优势产能的扩张没有得到有效的市场实现,高速度、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钛白粉工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十五”期间,杜邦公司和阿斯创公司分别在山东和辽宁建设了两座大型钛白粉生产厂,初期规模都在20万吨/年左右,预计2010年建成投产。这两大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基地建成后主要生产尖端产品,将对国内企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钛白粉工业正面临竞争力减弱的危机。由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市场的竞争能力,今后与国外大公司的竞争主要是技术上的竞争。因此,生产企业一定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大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要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吸引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对钛白粉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