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正在分期分批地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第一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有三大类六个产品单元39个品种。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于2006年7月18日发布的《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和《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规则制定的,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准入的条件体系,这个体系引入了国际上食品工业实际应用的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的理念,并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1:2000)的思路制定的,既科学又符合国情。
由于我从事多年的商检工作,研究了一些管理与标准化理论,并从1999年以来参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超过300多家,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我作为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的特聘专家,与凯发环保中心的专家以及中国包装报的记者等,从去年的10月以来走访了几十家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企业,从中看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望存在这些问题的企业,能下决心在今年8月底前尽快整改,实施有效的管理,这对企业有利,更有利于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一、企业内部分工不合理
有些企业的检验部门和生产部门在一起,存在着生产指标检验的不合理现象,更有甚者,企业的生产、品管和技术是一个部门,由一个人负责三个部门的工作等。总之,这些企业的机构设置不合理。针对这个问题,《审查细则》明确要求,检验部门或人员必须独立行使权力,并对质量问题有否决权,这是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已经明确了的老问题。一些中小企业主要考虑资源条件(如工资支出)来分工,特别是生产服务分工中更把供应、检修、安全、行政等部门归一人管理。当代企业的分工应从资源、技术和效率方面综合考虑,如一个人从事单一的操作,易走向熟练,增进效率,有助于技术改进,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才能推动市场开拓,反过来又深化分工和技术进步,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二、企业整改投入难
据了解,目前食品用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多达4000家,中小企业约占95.9%,如按具体产品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整改时,需投入一定的费用,有些企业感到困难,正在徘徊不定,但也有些企业不愿意投入,如一些企业需在车间入口处增加风淋、洗手及更衣设施以及使车间达到三面光滑(地面、墙面、顶面)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投入。然而有些企业的领导表示,如需投入,不干了。以我理解,这次设计的市场准入制度,既引导大中型企业积极申办生产许可证,又为那些重质量和守信用包括勇于赶上来的小企业提供了不断发展壮大的机会,确保各种规模的企业都有同等参与机会。
三、不按文件操作
有些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及岗位职责规定不适宜;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工艺文件不受控,没有技术文件控制清单;抄袭或者照用别人的文件。因此,文件不适宜或不严格按照文件操作现象普遍存在。如工序操作者不知道有何操作规程,检验员没有检(试)验规程,有的操作者口述操作过程与规程不一致等。上述现象也说明企业没有对上述人员进行培训,有些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至今没有重视随时获得文件的有效版本,并按文件规定操作这一基本要求。
四、清洁生产存在严重问题
不少企业生产环境脏乱,有杂物堆放,车间内墙根裂缝掉有土块,墙角有蜘蛛网,门框及电源箱上以及设备底部槽内发现普遍积有明显的灰土,缺乏对个人卫生的监控等。上述问题与审查细则的要求严重不符,存在这些问题说明车间管理者缺乏清洁生产意识,设备保养责任不到位,卫生制度不落实。
五、检验能力弱
企业没有相应的实验室等检验场所,一个大企业也只有一个检验员且没有资质,缺乏检验手段,如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生产企业没有玻璃平板,不知道计量器具如何定期检定,没有检验规程,只能完成简单的出厂检验和过程检验,对于原辅材料只能核对数量,按合格证验收,很难实现从源头把关的要求。
六、质量管理体系(简称QMS)未突出产品特点
有些企业虽已按ISO9001标准建立并实施了QMS,但识别QMS所需过程时,以及直到现在还没有更好地理解产品特点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因此,QMS与市场准入体系差距较大。产品是指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其特点为食品用,应满足食品卫生性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卫生法第十二条规定,上述产品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如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并满足上述要求的话,应在QMS的基础设施(6.3条)和工作环境(6.4条)两个条款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有效实施,这些认证企业车间的清洁生产不会严重到如此程度。
以上问题是通过考察了解所发现的普遍问题,希望引起有关企业的重视,积极投入改造,完善上述问题,否则,很难通过国家审核组的严格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