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网塑料讯:再生行业将是国家发展越来越庞大的一个行业,而涉足于这个行业,深入于这个行业,废旧塑料业,到底如何才能在这个行业中获益?我们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足而稳定的货源 废塑料再生颗粒的巨大需求为有心创办废旧塑料再生颗粒厂的
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全国兴起了废塑料再生颗粒的投资热潮。然而,这个被称为“黄金项目”的废塑料颗粒却是成败两重天。成功者年利上百万,失败者赔本赚吆喝。结合成败案例,特邀业内专家首度对该项目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原料充足是成功的前提 新疆的刘先生在2003年开始进入废塑料颗粒行业,投资3万多元,月产30吨颗粒,每吨平均获利800元,月利2.4万元,企业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颗粒厂家。
2003年,刘先生生产颗粒前就专门了解了该项目的情况。刘先生首先着重考察了原料问题。他通过自治区环保局了解到,新疆有140多万公顷农田覆盖地膜,每年要用掉9.2万吨
农膜。而且,部分地区对废地膜的回收率高达90%,这些废薄膜直接流向废塑料回收站,然后集中卖给外地客商。这种充足的原料来源为刘先生生产颗粒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环保局刘先生还了解到,目前新疆仍然存在每公顷农田残留农膜30多公斤的严重现象。为此自治区有关部门以减免
税收的方法鼓励从事废旧农膜再利用的企业。政策扶持增强了刘先生的投资信心。
刘先生又走访了当地一些塑料薄膜厂,得知当地尚没有颗粒厂,他们每月只能从外地购买几十吨颗粒。如果当地有价格低廉的废塑料颗粒供应,他们一定购买。
2003年4月,刘先生投入3万多元正式成立了废塑料颗粒厂。凭借充足的原料供应和通畅的销路,平均每天生产1吨颗粒,每吨获利800多元,月利2.4万元。
湖北的张先生在2002年上马废旧塑料造颗粒项目。当年投资4万元,仅3个月后,他把设备低价转让,赔了3万多元。
张先生当初考察这个项目时,也从政策、
销售、原料供应三方面入手。政策上,当地也有对开办废塑料颗粒厂的优惠政策;销售上,当地几家
塑料制品厂也都大量需要颗粒产品。
唯独在原料问题上,张先生仅走访了县城的5家垃圾回收站,那里的废塑料有
手袋、水管、
饮料瓶、鞋底、
门窗等。老板告诉他每家回收站每天都能收购废塑料一两百公斤,每月定期有浙江、江苏客户来这里拉货。
张先生看到有这么大的废塑料回收量,当年7月,他就立刻投资4万多元开办了一家废旧塑料颗粒厂。生产的前两个月,这几家回收站都有存货,原料供应还算充足。可到了第三个月,他们的供应开始吃紧,每月虽有几吨废塑料拉来,但品种非常杂。废塑料颗粒要求一种废料生产一种颗粒,这么杂的原料经过归类后,5天的供应才凑够生产1吨颗粒所需的原料,设备开始经常闲置。苦熬3个月后,张先生辞退工人,变卖设备,赔了2万多元。
点评: 目前废塑料供应吃紧是制约再生颗粒项目的一大“瓶颈”。废塑料能否持续(至少一年以上)、充足地供应成为进入废塑料颗粒行业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的情况是,我国各地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废旧塑料回收系统,特别是尚未解决分类回收问题。因此凡做次项目成功者,大都有自己稳定充足的原料来源,或是在本地、外地,或是从国外进口。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能否成功的问题,而是根本不能上马这个项目。
刘先生做这个项目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新疆的废地膜存有量大,回收率高,且不需分拣,就能供应颗粒厂。而张先生所在地就没有这种优越的条件,虽然他考察时见到回收站回收的废旧塑料也不少。但他的考察却不够深入,只看到废塑料的总供给量,却没在品种上细加考察,最终导致失败。
二:下游销路 当然,除原材料外,塑料颗粒在当地的需求状况、当地是否有优惠政策、生产废塑料颗粒的成功企业等也要考察。
专家: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刘英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