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关超市大规模使用致癌PVC保鲜膜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这种PVC保鲜膜在生产时添加了DEHA这种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增塑剂,在发达国家已经被普遍禁止作为包装材料来应用。最终卫生部作出表态,PVC保鲜膜的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的氯乙烯单体以及所使用的加工助剂。1987年氯乙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人类致癌物。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氯乙烯单体应不高于1.0mg/kg,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对氯乙烯单体含量的规定也与之相同。我国对食品包装材料用加工助剂的管理实行许可制度,邻苯二甲酸二乙基乙酯和乙基己基胺不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用加工助剂,因此使用这两种物质生产的包装材料不是食品包装材料,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才为这一舆论风波画上句号。
近几年来,对己二酸二辛酯(DEHA,简称DOA,在国家标准GB9865-2003中列为第一个、最高使用量35%的增塑剂)进行的毒理实验表明,其能使动物致癌,所以相继在许多PVC用品上被限制使用。这也就是韩国、日本禁止使用含DEHA保鲜膜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作为保鲜膜外,PVC制品在与人类医疗、生活相关的领域中应用也很广,很难用其它材料来全部取代。如乳胶手套、血浆袋、一部分输血、输液、呼吸用具、儿童玩具、人造革(用作服装、鞋料、手提包、沙发面料等),PVC制品占有很大比例。国外已对这些产品中使用的增塑剂和其他助剂都有严格的规定或相应的建议,而我国的医用手套、血浆袋的主增塑剂仍为DOP,对输血或手术病人来说,他们受到的可能危害就会大大高于保鲜膜对人体的危害。有人发现,当人们输入在聚氯乙烯塑料袋内贮存的血液后,在人体内,特别在肺部内发现有DOP产品存在。1982年权威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DOP的致癌性进行了生物鉴定,其结论是:DOP是大鼠和小鼠的致癌物,能使啮类动物的肝脏致癌。于是,关于DOP的毒性引起了全球的注意。尽管是否会使人致癌的说法到目前仍争论不休,但由于其存在潜在的致癌嫌疑,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美国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已经停止了6种新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工业的生产 ,DOP只限于在高水含量的食品包装使用,肉类包装必须使用其它无毒增塑剂产品来替代;瑞士政府已决定在儿童玩具中禁止使用DOP;德国在与人体卫生、食品相关的所有塑料制品中禁止加入DOP;日本在医疗器械相关产品中禁止加入DOP,仅限于在工业塑料制品中应用。
瑞典-丹麦合作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研究还发现,某些品种的邻苯二甲酸酯2-乙基邻苯二甲酸酯( DEHP )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zP )与儿童过敏症状和哮喘病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联系。这一课题是由瑞典对环境、农业科学和空间计划编制研究委员会进行资助的。研究人员从被观察儿童的居室环境中采集灰尘样品进行分析后发现,患有过敏、湿疹和哮喘的儿童,其居室环境中采集到的灰尘样本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相应比健康儿童高。然而这一结论也受到质疑,理由是因果关系不够充分。
虽然关于传统增塑剂的毒性还在争论中,但是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欧美日韩等国已经用柠檬酸酯类、环氧酸酯类等安全环保增塑剂作更新替代产品,纷纷出台在食品包装、医疗用品、儿童玩具等与人体接触的制品中禁用DOA、DOP的标准和法规,而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还明文规定允许使用DOA、DOP。虽然这些增塑剂品种是否致癌尚无定论,但由于我国的相关标准滞后,由此引起了国内许多塑料制品出口受阻、而含过时增塑剂的产品大举入境等一系列问题,解决我国增塑剂标准滞后问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