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机业如何实现由大变强的思考 |
|
发布日期:2006/1/24 16:41:00 836人次浏览 【 双击鼠标滚屏 】 |
|
目前,中国已成为塑机制造大国,同时又是塑机消费大国,塑机年产能力约20万台套,排名世界首位。但国产塑机目前仍以中低档为主,特别在精密、高速、节能、环保等注射成型设备的成套技术和控制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专家认为,中国要实现由塑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提升塑机制造水平是关键。
技术助推塑机提升水准
提升普通注塑机、挤出机技术含量,使之适应该行业对先进水平的要求是一个重要课题。塑机制造业要特别注重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与塑机机电一体化相结合,使塑机具有自动控制、自动诊断、自动调节、自动补偿功能,向无人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塑机还应向高精密、高速方向发展。所谓高精密,是指制品成型精度高,达到制品所要求的尺寸精度与几何精度,而且精度重复性好。高精密的另一含义是塑机主要零件的精密度要高,安装精度要高,使机器能在无冲压下工作。高速对挤出机而言,不仅螺杆转速要高,而且还要保证塑化质量,牵引速度要快,并能保证制品冷却效果;对注塑机而言,要求螺杆转速高、塑化快,注射速度、启闭模速度要快,成型周期短。与此同时,塑机也要向绿色方向发展,自身要选用新材料,应用新技术。
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是提升中国塑机加工水平的重要手段,但也不应忽视国内自主研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中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动态技术、注塑成型可视化技术、脉动压力诱导注射成型技术和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注射成型技术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好这些自有技术,并加快开发更多核心技术,是提升中国塑料加工技术水平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而言,目前在进行技改时,投入资金增添一些高效、高精密设备及检测设备,也是提升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新型制品发展方向明确
随着中国塑机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进口塑机总量依然没有减少,说明国内机型开发还有待加强。超大型挤吹中空塑料成型机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超大型中空塑料制品,如IBC桶、海上浮桶、公路路障、燃料油容器、西北缺水地区1万升存水桶等,在国内很有发展前途。目前,中国最大规格为1000升单层挤吹中空塑料成型机。
近年来,随着医疗以及电子消费品不断增长,注射量2克以下的微量注塑成型制品需求量逐年增加,因而生产这些特殊制品的小型注射成型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因为它能适应微型制品种类多、交货期短、多品种、小批量特点,使用小型注塑成型机和小型模具制造各种不同批量的产品能够提高材料有效利用率、缩短成型周期、减少模具制作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空间和节省能源。各地加工厂商实例证明,小型注塑成型机在节约成本、增大生产灵活性、提高材料有效利用率、缩短成型周期、减少模具制作费用等方面,给塑料加工商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
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用于生产各种彩色片材,成型各种敞开式薄壁容器制品。采用PVC、PET、PP、PS、光降解塑料等为原料,能够高速连续成型,并能在不停机工作过程中实现各种程序动作的调整,产品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品、玩具、电器元件等包装。多层共挤吹塑机组可以使用PP、LDPE等为原料,生产具有良好密封、透明、蒸煮、保鲜、印刷等性能的包装薄膜和复合包装材料,可替代大部分CPP和BOPP薄膜材料,广泛用于食品、农副产品、医药、化工、日用品包装。小型塑料薄膜制袋机也因为体积小,轻便实用,速度、规格可调,节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深受欢迎。
结构调整亟待企业联合
目前,从整体看,中国塑机产业实力正在不断增强,水平在日益提高,但组织结构仍不合理,大规模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制约着整体水平的提高。小企业在技术力量、生产设备或管理水平方面都很薄弱,抗风险能力弱。部分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在普通机型上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根本谈不上开发新产品与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外资进入也给中国本土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据了解,已经在江苏、浙江投资建厂的有来自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的企业。除此之外,韩国、奥地利企业也正在准备在中国投资建厂。凡此种种,国内企业生存环境将日趋严峻。因此,中国塑机产业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应联合起来,走集团化道路,通过企业结构调整,做大规模,增强技术创新与抗风险能力,这是我国塑机技术水平提升的必要组织结构保障。 |
|
|
相 关 信 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