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冲击既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是促进这一进程加快推进的契机和动力---
在今年"两会"落下帷幕之时,成品油价格也将迎来第一次上调,而受油价影响,塑料原料的价格也将再创新高。在塑料制品总体产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塑料原料企业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如何在油价上涨的同时闯出一条生路,成为塑料原料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涨价---企业受严重影响广东中山某公司常年进口塑料原料。
该公司业务部某负责人表示,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60美元一桶,他们的经营受到很大影响。在高油价的挤压下,他们的利润受到很大影响,几乎每卖一吨就亏损将近2000元。记者了解到,现在国际石化产品价格高于国内市场,因此,很多企业就把进口的产品又转卖到其他国家。已经减少进货量的某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原料的价格与油价上涨相比,只是涨了15%,但对于下游的塑料产品加工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就很大了。因为消费终端不接受高价的塑料产品,企业只能自己把上涨的成本消化掉。正因为如此,很多塑料制品企业都已经歇业或者维持最低成本的经营。而为塑料加工企业提供相关产品,如色母企业的营业额,也因此受到冲击。随着再生塑料回收和利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塑料贸易和制造企业不得不积极谋求新的出路。
去年,福建厦门市企调队在进行"高进低出"格局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调查中,塑料制品行业企业纷纷反映,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超过产品出厂价格涨幅的格局,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由于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超过产品出厂价格涨幅,使这些企业的产品产量、订货量、销售收入同比均下降10%以上。
创新---变压力为契机然而,短期的油价上涨不能阻碍未来塑料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伟才指出,未来塑料工业的发展前景仍然被看好。"十一五"期间,合成树脂的需求将延续"十五"期间每年10%的增长速度,产量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
但是,不同类型塑料产品的发展空间并不相同。根据专家的预测,增长较大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通用树脂的专用料、工程塑料以及各种功能性材料和易分解、环保型再生资源的合成树脂等方面。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长廖正品认为,节水器材、塑料包装制品、塑料门窗等建材,以及汽车、电子、电器、信息产业用的工程塑料制品和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等,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蓝图"中,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各塑料企业谋求出路的必然选择。浙江宁波市宇华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小家电的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转型生产PE管件。当时开发的一款"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电热丝管件"填补了国内空白。随着国家在管道方面"以塑代钢"政策的推行,产品的前景越来越好。去年,他们投资1000万元,开发大口径PE管件,一个模具就有30吨重,又干了别人干不了的事。
在浙江余姚,"准塑料期货"横空出世。越来越多的企业学着利用这一创新功能抗击原材料的波动风险。更多企业意识到,进行结构调整,打造科技含量高、品牌价值高的塑料精品,才是抗油价风险的出路。
"首届中国塑料制品市场营销研讨会"秘书长王旺对如何应对油价上涨压力,有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说,油价上涨也有很多正面意义。它促进企业控制成本的努力,促进了上下游企业之间长期合约的增加,加快企业之间各种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提高产业之间的组织水平,促进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内的竞争淘汰,有利于产业内组织结构水平的提升。
原本就过于分散的塑料制品行业,本来就需要全行业的调整。"价格波动"只是加速这个过程,不是惟一的驱动因素。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塑料企业开始谋求创新。这就是油价上涨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
|